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 13632355031

< >

【刑事律师解读】抢夺罪的概念、构成要件、量刑标准、司法认定、立案标准及法律规定

分享到:
点击次数:901 更新时间:2020年03月12日23:50:26 打印此页 关闭

刑事律师

抢夺罪的概念、构成要件、量刑标准、司法认定、立案标准及法律规定

 

前言:知名刑事律师解读如何理解刑事抢夺罪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定刑、司法认定、立案标准及法律规定。

 

一、抢夺罪的概念,什么是抢夺罪?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抢夺罪的构成要件

 主体要件

抢夺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抢夺罪主体。

 

主观要件

抢夺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侵害公私财产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至于抢夺的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为了自己享有而抢夺,为了帮别人而抢夺,不管犯罪的动机如何,只要行为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就具备了抢夺罪的主观要件。

 

客体要件

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在此点上抢夺罪与抢劫罪不同;抢夺罪只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不危害人身安全,属单一客体。

抢夺罪的犯罪对象是一般的财物,如金钱、物品等,不包括枪支、弹药、公文、证件、印章等特殊物品,否则不构成抢夺罪。

 

客观要件

抢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抢夺行为必须公然进行,但不是指必须在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面前实施抢夺行为,而是指公开夺取财物,或者说在被害人当场可以得知财物被抢的情况下实施抢夺行为。抢夺行为是直接夺取财物的动机,即直接对财物实施暴力而不直接对人的身体行使暴力;实施抢夺行为的,被害人可以当场发觉但来不及抗拒,而不是被暴力制服不能抗拒,也不是受胁迫不敢抗拒。这是抢夺罪与抢劫罪的关键区别。即使行为人夺取财物的行为使被害人跌倒摔伤或者死亡,也不成立抢劫罪;对伤害与死亡结果另成立其他犯罪的,视情况从一重论处或者与抢夺罪实行并罚。但是,如果行为人携带凶器抢夺的,则应以抢劫罪论处。夺取的对象必须是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如果抢夺财物的数额不大,就不以犯罪论处;如果故意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则不成立抢夺罪,而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三、抢夺罪的量刑标准

 《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1.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八万元以上、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2.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按照前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曾因抢劫、抢夺或者聚众哄抢受过刑事处罚的;

  ()一年内曾因抢夺或者哄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一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

  ()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抢夺的;

  ()组织、控制未成年人抢夺的;

  ()抢夺老年人、未成年人、孕妇、携带婴幼儿的人、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在医院抢夺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

  ()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

  ()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抢夺的;

  ()导致他人轻伤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

3. 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

  ()导致他人重伤的;

  ()导致他人自杀的;

  ()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十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百分之五十的。

  4.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导致他人死亡的;

  ()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十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五十的。

  5.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但未造成他人轻伤以上伤害,行为人系初犯,认罪、悔罪,退赃、退赔,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必要时,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被害人谅解的;

  ()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6.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强行夺取的;

  ()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者强行逼倒他人夺取财物的;

  ()明知会致人伤亡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

 

四、抢夺罪的司法认定

 抢夺罪与非罪的界限

    抢夺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是构成抢夺罪的重要条件。此外抢夺的情节对认定抢夺罪也具有影响。因此,抢夺公私财物数额不大,情节显著轻微的,不构成犯罪。

 

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抢夺罪与抢劫罪都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月的,主体要件也基本相同,并且都带一个字。但两者也有较大的区别:

1、客体要件不完全相同。抢夺罪为单一客体只侵犯公私财产。抢夺罪为复杂客体,侵犯的不仅是公私财产,而且是人身权利。

2、客观要件表现不同,抢劫罪是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取公私财物,并且法律上没有数额的限制;而抢夺罪则是乘人不备,公然从财物所有人手中抢走财物,并且法律要求数额较大时才构成犯罪。

3、抢夺罪同抢劫罪,都是公然夺取财物,但它们之间有着原则区别,主要区别在于实施犯罪过程中,抢劫罪对被害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强制方法,抢劫财物同时危害人身安全,而抢夺罪却始终不使用这些方法,不危害人身安全。

4、预谋犯罪时,作了抢夺与抢劫两手准备,而临场只实施了抢夺行为,或者作案时临时改变了行为方法的,以实际实施的方法属于何种方法而确定罪名。另外,当众抢夺巨款的,仍属抢夺罪,不能因抢夺财物数额巨大就改定抢劫罪。

5、抢夺财物时,用力过猛,无意中造成被害人受伤害的,不属于故意使用暴力,仍应定为抢夺罪。如只造成轻伤,可以作为抢夺罪 的情节,从重处罚。

6、携带凶器抢夺的,新《刑法》规定以抢劫论处,而不管其是否已实际使用或显示。但在量刑时应作为情节考虑。为窝赃、拒捕、毁灭罪证而使用暴力的,也以抢劫论。 

 

五、抢夺罪的立案标准

 根据刑法第267条的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应当立案。

抢夺罪是数额犯,行为人抢夺公私财物的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才构成抢夺罪,予以立案追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2715日通过、720日起施行的《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第1条的规定,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至2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上述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

  第一条 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八万元以上、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第二条 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按照前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曾因抢劫、抢夺或者聚众哄抢受过刑事处罚的;

  ()一年内曾因抢夺或者哄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一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

  ()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抢夺的;

  ()组织、控制未成年人抢夺的;

  ()抢夺老年人、未成年人、孕妇、携带婴幼儿的人、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在医院抢夺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

  ()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

  ()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抢夺的;

  ()导致他人轻伤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

 

六、抢夺罪的法律规定

[刑法条文]

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罪】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抢劫罪】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25

  (20139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92次会议、201310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12次会议通过)

  为依法惩治抢夺犯罪,保护公私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八万元以上、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第二条 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数额较大的标准按照前条规定标准的百分之五十确定:

  ()曾因抢劫、抢夺或者聚众哄抢受过刑事处罚的;

  ()一年内曾因抢夺或者哄抢受过行政处罚的;

  ()一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

  ()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抢夺的;

  ()组织、控制未成年人抢夺的;

  ()抢夺老年人、未成年人、孕妇、携带婴幼儿的人、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在医院抢夺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的;

  ()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

  ()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抢夺的;

  ()导致他人轻伤或者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

  第三条 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

  ()导致他人重伤的;

  ()导致他人自杀的;

  ()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十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百分之五十的。

  第四条 抢夺公私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导致他人死亡的;

  ()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十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五十的。

  第五条 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但未造成他人轻伤以上伤害,行为人系初犯,认罪、悔罪,退赃、退赔,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犯罪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必要时,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被害人谅解的;

  ()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第六条 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夺取他人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强行夺取的;

  ()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者强行逼倒他人夺取财物的;

  ()明知会致人伤亡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

  第七条 本解释公布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218)同时废止;之前发布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