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运输发生的船舶交通事故,相关责任人员涉嫌交通肇事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案例
基本案情
被告人杨甲,男,原“某号”平板拖船股东、经营者、驾驶员。
被告人李乙,男,原“某号”平板拖船驾驶员、平板拖船联营股东。
被告人范丙,男,原平板拖船联营股东、经营者。
被告人韩丁,男,原“某号”平板拖船联营股东、经营者。
被告人吴戊,男,原“某号”平板拖船股东、经营者。
2012年3月,在范丙的召集下,“某号”等四艘平板拖船的股东杨甲、李乙、韩丁、伍某某等十余人经协商签订了联营协议,范丙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及财务,并与韩丁共同负责船只调度;杨甲、吴戊、李乙负责“某号”平板拖船的具体经营。在未依法取得船舶检验合格证书、船舶登记证书、水路运输许可证、船舶营业运输证等经营资质的情况下,上述四艘平板拖船即在湖南省某县某河段部分水域进行货运车辆的运输业务。
2012年12月8日晚12时许,按照韩丁的调度安排,杨甲、李乙驾驶的“某号”在某县烟溪镇十八渡码头搭载四台货运车,经某水域柘溪水库航道前往某县平口镇。因“某号”无车辆固定装置,杨甲、李乙仅在车辆左后轮处塞上长方形木条、三角木防止其滑动,并且未要求驾乘人员离开驾驶室实行“人车分离”。次日凌晨3时许,“某号”行驶至平口镇安平村河段时,因李乙操作不当,船体发生侧倾,致使所搭载的四台货运车辆滑入柘溪水库,沉入水中。该事故造成10名司乘人员随车落水,其中9人当场溺亡,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
检察机关履职过程
(一)捕后引导侦查
事故发生后,“某号”驾驶员杨甲、李乙主动投案,某县公安局对二人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立案侦查,经检察机关批准,对二人采取逮捕措施。某县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时认为,在案证据仅能证明事故经过及后果,而证明联营体的组建、经营管理及是否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证据尚未到位。作出批捕决定的同时,提出详细的继续取证提纲,要求公安机关进一步查清四艘平板拖船的投资、经营管理情况及联营协议各方是否制定并遵守相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后公安机关补充完善了上述证据,对杨甲、李乙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向某县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
(二)指控和证明犯罪
某县人民检察院经审查,对杨甲、李乙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向某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某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庭审中,辩护律师辩称:该案若定性为重大责任事故罪,李乙不是事故船舶股东,应宣判无罪;若定性为交通肇事罪,杨甲不是肇事驾驶员,也没有指使或强令违章驾驶行为,应宣判无罪。对此,公诉人出示事故调查报告、其他股东等证人证言、收据等证据,指出李乙既是联营船舶的股东,又接受联营组织安排与杨甲一起负责经营管理“某号”;杨甲、李乙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实施了非法运输、违规夜间航行、违规超载、无证驾驶或放任无证驾驶等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二人均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某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该案是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内发生的水上交通事故,遂改变定性以交通肇事罪认定罪名。
(三)提出抗诉
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一审判决认定罪名有误,遂以一审判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为由,依法提出抗诉。主要理由:(1)联营船舶非法营运,长期危险作业。一是四艘船舶系范丙、杨甲、李乙等股东分别委托他人非法制造,均未取得船舶检验合格证书、船舶登记证书、水路运输许可证、船舶营业运输证等经营资质,非法从事货运车辆运输经营。二是违反规定未配备适格船员。联营协议仅确定了利益分配方案和经营管理人员,范丙、韩丁作为联营组织的管理人员,吴戊、杨甲、李乙作为联营船舶的经营管理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未制定安全作业管理规定,未配备拥有适任证的船员。三是联营船舶长期危险作业。未按规定组织船员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在船舶上设置固定货运车辆的设施和安全救援设施,且无视海事、交通管理等部门多次作出的停航等行政处罚,无视“禁止夜间渡运、禁止超载、货运车辆人车分离”等安全规定,甚至私自拆除相关部门在船舶上加装的固定限载措施,长期危险营运。(2)杨甲、李乙系“某号”经营管理人员和驾驶人员,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更能全面准确评价二人的行为。杨甲、李乙是联营船舶经营管理人员,对上述违规和危险作业情况明知,且长期参与营运,又是事故当晚驾驶人员,实施了超载运输、无证驾驶、超速行驶等违规行为,二人同时违反了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和交通运输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由于联营船舶运输活动具有营运性质,是生产经营活动,不仅是交通运输,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认定罪名更为准确,更能全面评价二人的行为。益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改变一审罪名认定,支持检察机关抗诉意见。
(四)依法追究股东等管理人员的刑事责任
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分别对范丙、吴戊、韩丁等股东以非法经营罪立案侦查,并提请某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某县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认为缺少事故调查报告、犯罪嫌疑人明知存在安全隐患等方面证据,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不批捕。公安机关遂变更强制措施为监视居住,期满后解除,后3人逃匿。公安机关于2015年4月1日对该3人决定刑事拘留并上网追逃。范丙于2016年8月1日被抓获归案,韩丁、吴戊分别于2017年11月4日、5日主动投案。后公安机关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分别将3人移送某县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某县人民检察院经审查认为,该起事故是联营船舶长期以来严重违反相关安全管理规定危险作业造成的,范丙系联营的召集者,负责日常经营管理、调度及会计事务;韩丁实际履行调度职责,且在案发当晚调度事故船只“某号”承载业务;吴戊系事故船舶“某号”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3人对事故发生均负有重要责任,均涉嫌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先后于2016年12月28日对范丙、2018年8月10日对韩丁、吴戊向某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此外,对于伍某某等其他联营股东,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其或者未参与经营、管理,或者仅负责“某号”外其他联营船舶的经营、管理,不能认定其对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或者直接责任,可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法院审理阶段,范丙及其辩护律师在庭审中,提出联营船舶风险各自承担、范丙不是管理者、联营体已于案发前几天即2012年12月4日解散等辩解。公诉人指出,尽管吴戊、段金某等股东的证言均证实范丙与吴戊于2012年12月4日在电话联系时发生争执并声称要散伙,但股东之间并未就解散进行协商;且范丙记载的联营账目上仍记载了2012年12月5日“某号”加油、修理等经营费用。因此,范丙是联营体管理者,事故发生时联营体仍处于存续状态。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意见。
(五)处理结果
2015年8月20日,某县人民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分别判处杨甲、李乙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某县人民检察院抗诉后,益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5年12月21日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分别判处杨甲、李乙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判决已生效。2017年5月25日,某县人民法院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判处范丙有期徒刑三年,范丙提起上诉,二审发回重审,该院作出相同判决,范丙再次上诉后,二审法院裁定维持原判。2018年9月19日,某县人民法院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分别判处韩丁、吴戊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二人未上诉,判决已生效。
事故发生后,负有监管责任的相关国家工作人员被依法问责。某县地方海事处原副主任刘雄某、航道股股长姜某某等6人,因负有直接安全监管责任,未认真履行职责,或在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后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监管措施,被追究玩忽职守罪的刑事责任。某县交通运输局原党组成员、工会主席余某某等9人分别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撤职等党政纪处分。
指导意义
(一)准确适用交通肇事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
两罪均属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前罪违反的是“交通运输法规”,后罪违反的是“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在航道、公路等公共交通领域,违反交通运输法规驾驶机动车辆或者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造成其他重大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在停车场、修理厂、进行农耕生产的田地等非公共交通领域,驾驶机动车辆或者其他交通工具,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应区分情况,分别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等罪名。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从事营运活动的交通运输组织来说,航道、公路既是公共交通领域,也是其生产经营场所,“交通运输法规”同时亦属交通运输组织的“安全管理的规定”,交通运输活动的负责人、投资人、驾驶人员等违反有关规定导致在航道、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可能同时触犯交通肇事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鉴于两罪前两档法定刑均为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交通肇事罪有因逃逸致人死亡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第三档法定刑),要综合考虑行为人对交通运输活动是否负有安全管理职责、对事故发生是否负有直接责任、所实施行为违反的主要是交通运输法规还是其他安全管理的法规等,准确选择适用罪名。具有营运性质的交通运输活动中,行为人既违反交通运输法规,也违反其他安全管理规定(如未取得安全许可证、经营资质、不配备安全设施等),发生重大事故的,由于该类运输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经营活动,并非单纯的交通运输行为,为全面准确评价行为人的行为,一般可按照重大责任事故罪认定。交通运输活动的负责人、投资人等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人员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造成重大事故发生,应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驾驶人员等一线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法规造成事故发生的,应认定为交通肇事罪。
(二)准确界定因果关系,依法认定投资人、实际控制人等涉案人员及相关行政监管人员的刑事责任。
危害生产安全案件往往多因一果,涉案人员较多,既有直接从事生产、作业的人员,又有投资人、实际控制人等,还可能涉及相关负有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投资人、实际控制人等一般并非现场作业人员,确定其行为与事故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个难点。如果投资人、实际控制人等实施了未取得经营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未制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或规章制度、不提供安全生产条件和必要设施等不履行安全监管职责的行为,在此情况下进行生产、作业,导致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不论事故发生是否介入第三人违规行为或者其他因素,均不影响认定其行为与事故后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发案单位的生产、作业负有安全监管、查处等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致使发案单位违规生产、作业或者危险状态下生产、作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其行为也是造成危害结果发生的重要原因,应以渎职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裁判要旨
内河运输中发生的船舶交通事故,相关责任人员可能同时涉嫌交通肇事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要根据运输活动是否具有营运性质以及相关人员的具体职责和行为,准确适用罪名。重大责任事故往往涉案人员较多,因果关系复杂,要准确认定涉案单位投资人、管理人员及相关国家工作人员等涉案人员的刑事责任。